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阅读量:
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能源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重要的因素——约 70% 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部门。在全球不断扩建基础设施、减少无电人口、提升能源可及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同时,也需要推进可持续能源目标,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和清洁能源技术应用。目前农村地区能源发展仍相对滞后,2024年全球约有 7.37 亿人缺乏电力供应,其中 80% 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7——确保人人获得清洁且可负担的现代能源,全球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将是关键。
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农村能源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用能质量明显提升,城乡能源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健全,以清洁低碳、多能融合为特征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加速构建。从上世纪末开始,全国大力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解决了我国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改革农电管理,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业生产的用能成本也得到机制性补贴。2023 年,中国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 99.9%。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等基础设施改造和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设备补贴,全国散煤消费量从 2015 年的 7.5 亿吨降至 2021 年的 3.1 亿吨,降幅达58.7%,北方地区 15 省份中已有 8 省份清洁供暖率超过 70%;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截至 2025 年初,全国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生物天然气工程 66 处,总池容量超 156 万立方米,年产生物天然气达 1.25 亿立方米。
近年来,在国际气候治理与国内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农村地区正经历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能源供给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规划。2018 年,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河南省兰考县开展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随后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并且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第一批和第二批共计 23 个试点县已分别于 2023 年底和 2024 年底公布启动。2024 年 7 月 31 日,《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精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要求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包括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多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文件和试点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下乡,持续加强充换电设施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新动力。2025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包括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迅速,新能源呈倍增式发展形态趋势,逐步扭转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用能结构单一的问题,以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也成为此前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亮点工程。农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了农村能源低碳转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吸纳投资、增加非农就业、提高当地税收等多维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乡村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但当前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在体制机制、可持续运维、源荷协同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如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装机上涨的速度远超当地平均负荷,就地就近消纳难度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速度还未匹配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速度,源网不匹配导致电网设备运营风险持续不断的增加;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益分配不均衡、农村清洁供暖“返煤”、户用沼气废弃等现象仍然普遍。这些痛点问题影响到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可持续性和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也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农村能源转型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
相关阅读
- 中国轮胎工业成型机再创新突破“以旧换新”加速落地应用 2025-08-01
- 深度耗材_工作外设_天极网 2025-08-01
- 2024深圳世界锂电池技能博览会 2025-08-01
- 长盈精细取得发明专利授权:“盖板成型办法及电池顶盖” 2025-08-01